摘要:最近,我們注意到EE TRADE易投這平台傳出不少交易糾紛,許多受害者紛紛發文爆料,分享自己慘痛的經歷。一位用戶表示自己使用該平台做外匯交易。賺取利潤後想要出金幫女兒買禮物,沒想到平台客服竟打起了太極,先以「交易異常」拖延,再以「主管單位正在審核」推託,最後索性直接凍結了他的帳戶。
「您的提款申請審核中」、「帳戶異常,請洽相關單位」、「系統維護,請稍候」,上面這三句話,堪稱是假投資詐騙的「拒絕出金三寶」,儘管警方與媒體一再宣導,外匯天眼每天仍收到許多受害者的求助訊息。
最近,我們就注意到EE TRADE易投這平台傳出不少交易糾紛,許多受害者紛紛發文爆料,分享自己慘痛的經歷。一位用戶表示自己使用該平台做外匯交易。賺取利潤後想要出金幫女兒買禮物,沒想到平台客服竟打起了太極,先以「交易異常」拖延,再以「主管單位正在審核」推託,最後索性直接凍結了他的帳戶。
另一位受害者則是在2024年10月下載了名為「安信」的投資APP,之後系統強制升級為EE TRADE易投。他被客服提供的贈金與優惠活動誘導入金,但在交易時頻繁卡頓、滑點嚴重,而且無法及時入金,因此遭到爆倉,損失了13000美元。他愈想愈不對勁,查詢後發現自己的資金都流向私人帳戶,驚覺誤用詐騙平台。
上個月底,我們又收到一位用戶針對EE TRADE易投的爆料,他之前在三甲金業這平台做交易持續虧損,多次被強制平倉,之後又被誘導下載EE TRADE易投的APP,入金參加贈金活動,結果再次損失2133美元。
從受害者揭露的資訊來看,EE TRADE易投官網標榜擁有多國監管,包括受聖盧西亞金融監管、持有美國MSB牌照與澳洲ASIC監管牌照等,乍看之下彷彿是國際級經紀商,但這些監管資訊其實全是精心包裝的謊言。
首先是聖盧西亞金融監管,有網友直接聯繫該機構查證時,官方回覆明確表示並沒有關於EE TRADE易投的註冊資訊。至於美國MSB牌照,實際上只有管理貨幣匯款業務,根本與外匯交易監管無關,就像拿著機車駕照開飛機,明顯示意圖混淆投資人視聽。
更誇張的是,EE TRADE易投聲稱持有澳洲ASIC發出的ABN、AFSL牌照,但是我們查詢澳洲證券投資委員會的資料庫,完全沒有查到該平台的蹤跡,顯然存在造假的情況,具有極高的詐騙疑慮。
根據外匯天眼官網的查詢結果,EE TRADE易投這家交易商成立不到1年,目前不但展業區域存疑,監管情形也如前面所述,缺乏有效的牌照,加上傳出多起交易糾紛,因此被系統判定存在高級風險隱患,天眼評分只有1.08。
截至本文發布之際,EE TRADE易投的官網仍然可以正常連線,並且有支援簡體中文介面,顯然以華人為下手目標,從本文幾位受害者都是香港用戶可以看出。進一步使用CATCHCENTER查詢這個網站,則會看到網站設立時間為2023/9/18,在2024/9/10更新過,至今才7個多月,而且預計在2025/9/18註冊就會到期,時間過於短暫,隨時都有可能爆雷跑路,請大家務必提高警覺以免受害。
如果你近期有做美股、期貨、外匯交易的打算,但又擔心碰到向EE TRADE易投這樣的詐騙黑平台,在使用任何券商前一定要記得謹慎查核平台資訊。只要在外匯天眼APP的搜尋欄輸入平台名稱,立即就能查到相關的監管資訊、用戶評價、交易環境、天眼實勘、整體評分,幫助你輕鬆識破偽劣券商的真面目,遠離詐騙集團的投資地雷與陷阱。
在進行交易前,務必先用外匯天眼搜尋券商評價,初步判斷是否為黑平台
想投資美股、外匯、期貨卻又怕被騙?最齊全的證券商資訊都在這
入金前,務必先使用金融市場反詐騙網站外匯天眼,保障你的交易安全
免責聲明: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
線上券商eToroE投睿日前公布了其 2025 年第二季財報,該公司於今年 5 月完成 IPO 定價,這也是其首次以上市公司身份公布財報。
上週外匯天眼報導Doo prime德璞資本改名為D prime並於塞浦路斯設立新辦公室,因此收到不少用戶諮詢這家外匯券商的訊息。為解答廣大投資人的疑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了解該平台的監管資訊、交易環境與營運狀況。
CMCMarkets2025財政年度表現強勁,主要得益於其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領域的策略擴張。報告顯示,稅前利潤成長 33%,達到 8,450 萬英鎊,淨營收成長 2%,達到 3.401 億英鎊。每股盈餘上升至 22.6 便士,全年股息提升 37%,至每股 11.4 便士。
2025年8月15日,外匯天眼精英俱樂部酒會——在胡志明市成功舉辦,推動建立更具影響力與可持續性的外匯生態網路。本次酒會以「信任為基,連接世界,發展可持續金融生態圈」為主題,聚焦越南市場交易安全與行業未來發展路徑。近百位越南本地的行業專家、頂尖IB(代理商)、知名KOL到場參與,共同探索外匯市場的深層趨勢與生態構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