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化逆流与国内经济放缓的双重压力下,美联储正面临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复杂的政策抉择。市场普遍预计,7月30日结束的货币政策会议虽如预期维持5.25%-5.5%的基准利率不变,但会议纪要显示的政策分歧和市场预期的明显落差,预示着美国货币政策可能正处于历史性转折的前夜。一、政策僵局中的多方博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前承受着来自政治与市场的双重压力。特朗普及其政治盟友持续施压要求降息,而内部政策分歧
在全球化逆流与国内经济放缓的双重压力下,美联储正面临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复杂的政策抉择。市场普遍预计,7月30日结束的货币政策会议虽如预期维持5.25%-5.5%的基准利率不变,但会议纪要显示的政策分歧和市场预期的明显落差,预示着美国货币政策可能正处于历史性转折的前夜。
一、政策僵局中的多方博弈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前承受着来自政治与市场的双重压力。特朗普及其政治盟友持续施压要求降息,而内部政策分歧也在加剧——最新会议纪要显示,包括理事沃勒和副主席鲍曼在内的多位官员主张应立即降息以应对就业市场疲软。值得注意的是,若这两位特朗普任命的官员同时投出反对票,将是美联储近三十年来首次出现两位理事联合异议的局面。
市场对此反应微妙。利率期货显示,投资者押注9月降息概率已升至78%,而美联储官员6月预测中值显示年内可能仅降息一次。这种预期差导致美债收益率曲线出现2007年以来最严重倒挂,2年期与10年期国债利差持续维持在-40个基点附近,预示着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
二、经济数据的矛盾信号
当前美国经济正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奇特景象:
• 就业市场方面,7月非农新增就业预计将放缓至18.5万人,失业率可能回升至4.1%。时薪增速同比降至3.9%,显示劳动力市场正在降温。
• 通胀数据则更为复杂:核心PCE物价指数连续5个月低于预期,但受关税影响的商品价格明显上涨。玩具类商品价格同比上涨12.3%,家电价格上涨8.7%,反映出贸易政策的结构性影响。
这种矛盾使得美联储内部形成三大阵营:以沃勒为代表的"鸽派"关注就业放缓风险,主张立即降息;以鲍曼为首的"观望派"建议等待更多数据;而多数官员仍坚持"鹰派"立场,担心过早放松可能重蹈1970年代滞胀覆辙。
三、政策转向的关键变量
分析人士认为,三大因素将决定美联储政策走向:
1.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最新数据显示,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关税清单中,约67%的商品价格已出现明显上涨,但传导至整体通胀仍需时间。法国外贸银行研究显示,关税对CPI的完全影响可能滞后6-9个月。
2.薪资-通胀螺旋风险:当前薪资增速虽放缓,但劳动参与率持续低于疫情前水平,服务业通胀黏性较强。亚特兰大联储数据显示,跳槽者薪资增速仍高达5.3%,可能形成第二轮通胀压力。
3.金融条件变化:尽管利率高企,但标普500指数年内涨幅超15%,高收益债利差收窄至340个基点,实际金融条件反而较年初更为宽松。
随着美联储进入9月会议前的"缄默期",市场注意力将转向8月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历史数据显示,过去五次货币政策转向中,有四次信号均在该年会释放。摩根士丹利分析认为,若7-8月核心PCE环比连续低于0.2%,美联储可能启动"保险式降息";但若薪资数据超预期,则可能维持利率至年底。在政治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双重作用下,鲍威尔领导的美联储正走在货币政策"钢丝绳"上,其政策抉择或将重塑后疫情时代的全球资金流向。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